私人保镖,难道那些通常只在美国大片中才出现的身手不凡、面容冷峻的黑衣人,已经悄然出现在了我们身边
有人说,为元首、政坛要人做警卫,精神自然需要高度紧张,但为一些社会名流、商界精英做保镖恐怕不至于如此。
私人保镖们却不认可,做一场商业保镖服务的前期准备:比如为美国某企业家赴中国考察提供安保服务,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安保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,是收集资料——包括服务对象的行程路线,对象所处的商务环境、生活背景;其次是在所有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对整个商业活动的服务策划,内容包括对有可能受到的自然伤害和人身伤害的风险评估,路线应该怎么走、走多远的距离、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风险、路上有多少不确定性因素、活动场所的安全出口位置、遇到险情后的逃生路线等等。
保镖一方面有责任在每次执行任务之前做出周密的计划,把危险的可能性降到更低;另一方面,由于保镖处理的私人事物较多,他们往往会看到许多人所看不到的更真实的一面。保镖有责任永远不向外界透露雇主的任何事情,对外界的询问永远保持沉默,是保镖的保密原则。
现实社会中,很多人把保镖简单地看成打手、黑社会人物、私人护卫,这是错误的。保镖应是一种复合型人才——有正义、忠诚的性格,责任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保护指定的人或财产不受到侵犯。
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曙光教授曾经在谈到私人保镖问题时表示,从法律上讲,私人保镖与普通公民没有任何区别。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应有特殊要求,所有对普通公民适用的权利义务关系对私人保镖同样适用。他说:“私人保镖所能做的,只是被动的防御,而不可能是主动的进攻。他们的任何暴力行为都应该控制在刑法所规定的正当防卫范畴内,否则就会触犯刑法。”
由于我国法律不允许私人持有枪械,因此“遵纪守法地做保镖”,也就意味着,裤腰里不能搁枪,腿肚上不准绑刀。这又给我国的保镖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。
私人保镖的出现,就像普通老百姓安装防盗门、用验钞机一样,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。目前,世界各国都有一些自己的行业操守,“比方说日本,它提出的是‘全力以赴、万无一失’;美国提出的是‘总统身边永远要有警卫’;另外还有一些认定的是只要枪声一响,应急措施马上到位。”然而,从1984年我国私人保镖事业萌芽以来,至今仍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行业操守和理念。从行业角度分析,我国的私人保镖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。
首先,私人保镖虽然主要工作是安全保卫,但在名义上通常还打着“司机”、“秘书”或者“特别助理”的旗号,身份至今未能在法律上得到确认。究其原因,与当下我国整个保安产业现状分不开。
制约私人保镖行业发展的第二个因素,是私人保镖从业者的“质量”。这既包括保镖们的身手和敏捷程度等业务水平,又包括其法律意识、大局意识及职业素养等至关重要的素质。海豹御盾保镖公司制定了自己的培训考核体系。